当合同纠纷进入执行程序,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法院可采取多种措施。首先,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银行存款。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其配合查询被执行人账户信息,并冻结、划拨相应款项用于履行义务。其次,法院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包括房产、车辆、设备等。法院会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若被执行人仍不履行义务,将对财产进行拍卖、变卖,以所得价款清偿债务。此外,法院还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乘坐飞机、高铁,在星级酒店消费等,迫使其履行义务。对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被执行人,法院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论处。
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合同纠纷,经法院判决乙公司需向甲公司支付货款及违约金共计 50 万元。判决生效后,乙公司拒不履行。甲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查明乙公司名下有银行存款及一处房产。
法律分析:在本案例中,法院可先查询乙公司银行账户,冻结相应金额存款并划拨给甲公司。若银行存款不足,法院可查封乙公司的房产,进行评估后拍卖。拍卖所得款项优先用于支付甲公司的货款及违约金。同时,法院可对乙公司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行为。若乙公司法定代表人有能力执行判决而通过转移财产等方式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律师建议:对于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时,要尽量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如银行账户信息、房产地址、车辆登记信息等,便于法院快速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法院执行进展,积极配合法院工作。对于被执行人,应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避免因拒不履行遭受更严厉的法律制裁。若确实存在履行困难,应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解决方案,或者向法院说明情况,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同时,企业应规范财务管理,避免因经营不规范导致财产被执行时出现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