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同经济纠纷律师解答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明确、详细地规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范围、通知义务、证明要求以及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等内容,以下是具体建议:
1. 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
在条款中首先应对不可抗力给出清晰的定义。例如:“本合同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这样可以为后续确定具体事件是否属于不可抗力范围提供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
2. 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列举
自然原因方面:应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海啸、火山爆发、暴雨、暴雪、雷击等自然灾害。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地震(里氏 [X] 级及以上)、持续 [X] 天以上的洪水、[风力级别] 及以上的台风等严重影响合同履行的自然灾害。”
社会原因方面:涵盖战争、武装冲突、罢工、骚乱、政府行为(如政府禁令、征收、征用等)、法律变更等。如:“因战争或类似战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军事演习、武装冲突等)、全国性或区域性罢工持续超过 [X] 天、政府颁布的对本合同履行有实质性影响的禁令或法规变更等情况。”
3. 通知义务
规定遭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合理时间内向对方发出通知。例如:“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本合同项下义务的,应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 [具体时长,如 48 小时] 内以 [通知方式,如书面、电子邮件等] 通知对方,并应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期间每隔 [通知周期,如 7 天] 向对方提供有关不可抗力事件的详细信息及预计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 通知内容应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性质、预计持续时间和对合同履行的初步评估。
4. 证明要求
明确遭受不可抗力一方有责任提供证明文件。比如:“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向对方发出首次通知后的 [具体时长,如 14 天] 内,向对方提供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如气象部门、劳动部门、商务部门等,根据不可抗力事件类型确定)出具的证明文件或其他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有效证明文件,以证实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及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5. 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及处理方式
义务的暂停或延期履行:“若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期间,该方履行合同义务的期限应相应顺延,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应协商决定是否需要调整合同履行计划或时间表。”
合同解除条件:“若不可抗力事件持续超过 [具体时长,如 60 天],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则任何一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双方应按照合同解除的相关规定处理善后事宜,且互不承担因合同解除而产生的责任,但因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除外。”
费用分担:可以约定因不可抗力事件产生的额外费用如何分担,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成本增加或造成损失的,各方应各自承担其因不可抗力而遭受的损失,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若一方因不可抗力采取措施减少对方损失的,另一方应补偿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