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常识 > 法律课堂 > >
合同签订后,一方发现另一方存在欺诈行为,该合同的效力如何?​
发布时间:2025-03-31 11:00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被认定无效或撤销后,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案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乙公司声称其拥有一项先进的技术,并向甲公司展示了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虚假的成功案例。甲公司基于对乙公司的信任,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高额的技术转让费。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提供的技术根本无法达到合同约定的效果,经过调查得知乙公司存在欺诈行为。​
法律分析:在本案例中,乙公司通过欺诈手段使甲公司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甲公司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一旦合同被撤销,该合同自始无效。乙公司因该合同取得的技术转让费应当返还给甲公司,如果技术资料等已经使用无法返还,应当折价补偿。同时,乙公司作为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甲公司因签订和履行该合同所遭受的损失,如为实施该技术投入的设备采购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
律师建议: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对方的主体资格、信誉、履约能力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欺诈。对于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如果在合同签订后发现对方存在欺诈行为,要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欺诈方的虚假陈述、误导性文件、双方的沟通记录等,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在合同被撤销后,要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要求对方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上海律师网丨上海离婚律师咨询丨上海知名离婚律师_在线离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