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因不可抗力终止后,发包方和施工方对于已完成的工程可以按以下方式处理:
工程质量检验与评估
双方应共同对已完成工程进行质量检验与评估。可以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等对已完成工程部分进行检查。这有助于确定已完成工程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为后续的结算等工作提供依据。例如,对于已完成的建筑结构部分,检测其强度是否达标,对于已安装的水电线路,检查其是否符合安全和使用规范。
工程资料交接
施工方应将与已完成工程相关的施工资料完整地移交给发包方。这些资料包括施工图纸、工程变更记录、材料检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志等。完整准确的资料交接对于发包方后续对工程的管理、维护以及可能的继续建设等工作至关重要。例如,如果后续发包方需要对工程进行局部改造,施工图纸等资料能为改造工作提供详细的参考。
已完成工程的计价与结算
根据合同约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已完成工程的计价和结算。如果合同中有关于不可抗力情况下结算的特殊条款,应按照该条款执行。若没有特殊约定,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按已完成工程量比例结算:计算已完成工程占合同约定总工程量的比例,结合合同总价确定已完成工程的价款。例如,合同总价为 1000 万元,经评估已完成工程量占总工程量的 60%,则发包方应支付施工方 600 万元。
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结算:施工方可以核算已完成工程所投入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设备使用成本等),在此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确定结算价款。发包方需要对施工方提供的成本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其合理性。
在结算过程中,对于已运至施工现场但尚未使用的材料,应根据其归属和处理方式确定费用承担。如果材料是发包方提供的,材料所有权属于发包方,发包方应负责处理;如果是施工方采购的,双方可协商材料的处理方式,如由发包方折价购买或施工方自行运离施工现场等。
施工现场清理与恢复
施工方有责任清理施工现场,拆除临时设施(如施工用的临时工棚、围挡等),恢复施工现场周边的环境。对于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现场损坏(如因洪水导致的工地积水、淤泥堆积等),应在合理范围内恢复原状或达到双方约定的状态。同时,施工方应将自己的机械设备等从施工现场撤离。
后续责任与义务
双方应在合同终止协议中明确对于已完成工程的质量保证责任等后续事宜。虽然合同因不可抗力终止,但如果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现已完成工程部分存在质量问题且是施工方原因导致的(如在合同终止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施工方可能仍需承担一定的修复或赔偿责任;发包方也有义务配合施工方完成相关的结算和退场工作,若因发包方原因导致施工方的合法权益受损,发包方应承担相应责任。